首页人生十大天坑专业排名(天坑专业出路)

十大天坑专业排名(天坑专业出路)

2024-03-02 20:00:09次浏览条评论

以上就是关于【最热专业成“天坑”,土木工程专业为何不香?】相关新闻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!

【最热门专业是“天坑”,土木工程专业为何不香?】!!!如今,全网的关注度都很高,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?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!

原标题:最热专业成“天坑”,土木工程专业为何不香?

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2024年全国高校开学第一周,土木工程专业登上热搜。先是北航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,然后清华大学辟谣停招土木工程专业,合并到一个大类专业招生。

近年来,曾经炙手可热的土木工程专业正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“天坑”专业:过去“高分者进”,如今却招生冷门,过去家长眼中的“香饽饽”如今变成了“提着桶跑了”的尴尬。

土木工程专业的巨大反差也折射出高校撤并的窘境。

资料图:于东山摄

招生遇冷,学生毕业后转行?

2023年招聘季,一名考生以453分的高分考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,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。与往年相比,该专业的最低分数和最低排名大幅下降。

近年来,土木工程专业遇冷并非个别事件。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《2023年中考调查报告》显示,全国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分数线出现明显下滑,录取分数线(排名)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同济大学在山东的录取排名下降了400多名,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下降了近5000名,四川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下降了1069名和2771名。

“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周期。近两三年来,楼市的低迷让传统土木工程专业陷入了发展固化和认知偏差的困惑。”广州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曾回应称,部分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土木工程行业的专业需求存在误解,导致社会和网络宣传中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问题。

从事土木工程自媒体运营工作的苑峰认为,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就业市场的信息慢慢反馈到了大学的志愿申请上。他说,近年来,一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挑战,许多学生不愿意走传统的职业方向,毕业后转行的比例越来越高。

厦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陈雪琪就是一个例子。他学了7年土木工程,他的专业最适合的工作是建筑设计。但是,由于他的兴趣和行业原因,他没有做相关工作。在房地产咨询实习后,他签约了一家互联网制造商的渠道销售职位。在一档节目中,著名研究生张雪峰曾称这种行为为“爬坑”。

陈雪琪透露,临近毕业,做这个专业的学生并不多,要么去房地产公司做非建筑类的工作,要么去相对稳定的国企,还有考试、做培训、当老师等等。

在考研中,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考的比例也在增加。在网上,土木工程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——“提着水桶跑”。

资料图:应聘者在活动现场了解用人单位信息。佟宇摄

真的是“天坑”专业吗?

似乎种种现象都指向土木工程专业正在成为一个“天坑”专业。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阶段性现象。

“我毕业60年了,这是土木工程第三次下马。前两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。所以没有永远受欢迎的职业和行业,变化是最大的不变。我们必须推动传统土木工程向智能化、数字化、网络化转型升级,尽最大努力应对挑战。”此前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
他认为,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“衣食住行”,土木工程承担了其全部建设需求。它是人类和社会需要的重要专业,也是历史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专业。因此,土木工程既不是日出而作,也不是日落而息,而应该是“长阳”和“长阳”。

“过去,在房地产行业,每个人都不回避工程岗位,因为项目上升速度更快,如果进展顺利,很快就会从普通员工晋升为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。当时也很累,但收入很高,所以掩盖了很多问题。”陈雪琪认为,随着行业红利褪去,很多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。

在元丰看来,现在可能是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调整时间。“以前太火了,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太多了,各个方向招聘的人也多了。”据媒体报道,截至2019年底,全国已有近600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。

袁峰毕业于某985大学土木工程专业A+。他说以前有过这样的案例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,一名成绩优异,另一名直接就业,他们发现研究生无法跟上本科生的节奏,因为后者经历了三年的房地产快速发展。

元丰认为,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,建筑行业不再需要那么多学生,这对于结构调整是合理的。但土木工程专业真的成了“天坑”吗?他认为不可能得出简单的结论。

“看你的期望。如果一个211、985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轻松进入一个好的施工单位和设计院,找工作并不难,但工资和发展前景肯定与几年前不同,所以核心是预期的变化。此时毕业的学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。”袁峰说。

资料图:参赛学生正在测试模型的续航能力。明路摄

专家:高校需要更合理地完善专业设置。

不仅是土木工程专业,近年来,一批新专业设立,同时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被淘汰。近年来,公共事业管理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产品设计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一大批专业被取消。

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教育学院教授胡娟认为,专业冷热交替、社会分工不断变化、人才需求也随之变化是非常自然的现象。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饱和,一些专业正在变冷,而人工智能等一些专业又开始变热。

“高校的专业设置主要遵循两个逻辑:一是知识发展的认识论逻辑,二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逻辑。两者同时发挥作用,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影响,后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”胡娟表示,高校设置专业也会存在“有限理性”。当土木工程流行时,许多学校将扩大招生规模,以前不存在的学校也将被补充。家长和学生更容易受到即时市场的影响。

“高等教育满足的是社会的需求,而不是社会的欲望。”在她看来,教育部门应从更高层面布局和优化高校专业结构,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应更加理性,不完全拥抱市场,尽可能走在家长和学生的前面。

“土木工程专业过去扩张太快,但现在已经萎缩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群人刚好赶上了变化的节点,可能会面临阵痛。”胡娟认为,学生和家长在申请专业时不应该被一时的忽冷忽热牵着鼻子走。他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兴趣,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,并尽力选择更符合未来发展的专业。

同时,胡娟认为,这进一步表明高等教育不能给学生太强的专业教育,而应该是一种思维教育。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表示,目前的专业设置存在一些缺陷。一方面,学生在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的情况下进入某个专业,这不符合人类成长和发展的程序和规律;另一方面,社会对工作的需求在变化,入学时的计划往往赶不上毕业时的变化;此外,专业划分过于精细,导致学生在校所学内容覆盖面狭窄,就业适应性下降,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的工具化。

楚赵辉说,当今世界上许多主流大学在学生入学时不设置专业,采用标准化的选课系统和学分制,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。事实上,他们把上学和就业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,从而大大缩小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。

可以注意到,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也在推进招生改革,实施大规模招生和大规模培养。楚赵辉认为,标准化选课系统和学分制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,具有更高的效率,更适合学生和更适合市场发展。(文中部分人员为化名)

(来源:中国新闻网)

九旅生活网
用毒治病(用毒药治病的医生叫什么名字) 张晓明是降级了吗(张晓明改任)
相关内容
发表评论

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